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工作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专业设置 -> 正文

软件工程专业2011-2015年建设规划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2-07-31

88038威尼斯

软件工程专业2011-2015年建设规划

为了适应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总形势,创建优质、特色专业,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指导性意见和其他大学的办学经验,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软件工程教研室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了广泛地调研和讨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并拟定了近期的建设与发展计划。近期规划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发展、教学设置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建设发展规划。

1.专业现状分析

1.1专业概况

软件工程专业为全日制四年制工科类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158人。

1.2师资情况

软件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1人。教职工年龄、学位、职称等结构如下表所示。

软件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年龄职称结构

职称

年龄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合计

比例

≤35

0

2

12

4

18

64%

36~55

1

9

0

0

10

36%

合计

1

11

12

4

28

比例

4%

39%

43%

14%

软件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学历结构

学历

博士(后)

在读博士

硕士

学士

合计

人数

1

3

22

2

28

比例

3

11

79%

7%

1.3课程设置情况

软件工程专业现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必修课)、限选课(专业方向课与公共艺术课)和任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课程体系结构按模块划分见下表。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高等数学(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计算机科学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钢要

C语言程序设计

毛、邓、“三个代表概论”

高等数学(二)

形势与政策

线性代数

大学英语A(一)

电子技术基础

大学英语A(二)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大学英语A(三)

数据结构

大学英语A(四)

离散数学

大学语文

计算机网络

大学生就业指导

编译原理

大学生健康教育

操作系统

大学体育(一)

软件工程

大学体育(二)

软件需求工程

大学体育(三)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学体育(四)

数据库原理

普通话*

UML与软件建模

实践必修课(素质与能力)

军事理论与训练

算法分析与设计

社会实践(一)

软件过程与管理

社会实践(二)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课外文化、科技活动

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

毕业实习

选修课

专业任选课

计算机图形学

就业实践

汇编语言

毕业论文(设计)

概率统计

专业见习

数字图像处理

实践必修课(课程设计)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挖掘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分布式计算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人机交互技术

JAVA EE架构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商务技术

.net框架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游戏软件设计

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云计算基础

专业方向课(限选课)

JAVA方向

JAVA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

大型数据库技术(Oracle)

数据仓库

JSP程序设计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JAVA EE架构开发技术

手机软件开发

JAVA设计模式

人工智能

.NET方向

C#.NET程序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SQL Server程序设计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导论

ASP.NET程序设计

现场总线技术

.NET框架程序设计

MATLAB与数字水印

C#.NET设计模式

公共任选课

艺术素养类

嵌入式方向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

中华传统文化类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科学素养类

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

应用技术类

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

教师素养类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

其他类

1.4实践教学环境

按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所有应开设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均100%开出。各类实验均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专业实验室进行。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JAVA EE架构开发技术,.net框架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等基本开出。

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采用多种渠道筹集经费购置仪器设备。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设有计算机通用实验室8个,计算机专业实验室18个(高性能计算机实验室、软件设计实验室4个、操作系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实验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EDA实验室各1个),仪器设备总台数2100台,仪器设备总价值1026.5万元。建设有11个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和2个校内实习基地。

1.5教材与图书资料

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针对新的课程体系,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制定了及时跟踪国内外新教材并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建设计划,软件工程专业开设课程的教材大部分选用获国家或省级优秀奖教材,或选用国家教育部推荐教材,努力增加英文原文教材的使用,并组织教师积极编写专著及教材15本。

计算机专业图书数量36507册,1258631.3元,计算机专业期刊30余种。基本能满足本专业的教学、科研要求。

2.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务实、创新的软件工程本科高级技术人才。

2.2建设目标

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对IT产业人才的要求,以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中“三个符合度”:即学校确定的目标(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学校的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相符合的要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围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发挥原有的办学优势,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以产学研为办学途径,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培养方案,构建分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才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理论基础较好、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特别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软件工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3.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3.1专业定位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技能与方法,能在企事业和行政等管理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以及软件工程项目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2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受到良好的软件项目开发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按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在科研院所、教育、企事业和行政等管理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以及软件工程项目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4.1教学文件与教学制度建设

教学文件和教学制度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依据。2010-2014年需重点建设并逐步完善的教学文件包括有: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指导。同时还要建立各种教学和管理制度。例如,教研教改活动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新开课和开新课制度,辅导答疑制度,教材选用制度,各种听课制度等。每个学期及时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总结,对有问题的环节及时整改,对优秀的经验及时推广。

4.2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内培外引”的方针,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优化结构、积极引进、重点培养、强化管理等措施,初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素质良好、结构基本合理,能爱岗敬业、教育经验比较丰富、具一定科研能力和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办学要求的具“双师型”特点的专业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授和企业工程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和部分课程教学。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进修、项目实践和一些系统设计,不断开创科研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造就新的一批“双师型”人才。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吸收的新教师应具有211大学博士、硕士学位。加大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到2015年,选送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互相听课,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上课进行指导;对每位在职教师,除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应通过科研项目、科研论文、学术专著、自编教材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取得一定成果。争取近年内产生一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并形成有较强战斗力的教学、科研双型团队。

4.3实验室建设

根据学校和系的总体规划,通过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为本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1)建设好软件工程实验室

主要内容包括:软件项目管理实验室、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实验室和软件测试实验室,建设经费约100万元。

(2)建设一支实验教学队伍

为了建设好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必须建立一支能从事学科基础与专业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的实验队伍,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

专职实验人员达3人以上,并在专任教师中挑选理论基础好、业务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担任实验兼职人员。

(3)建设一套良好的实验硬件平台

通过投入,建设一个与实际相适应的硬件工作平台,使教育教学能与社会同步,学以致用,并在套数上给予一定保证,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4)建设独立开设的“三性”实验课程

建立独立开设的“三性”实验课程,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计划建设的课程主要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综合训练》、《C/S程序综合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综合设计》、《软件建模综合设计》、《软件开发过程综合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实例》等。

(5)实验室除完成正常实验功能外,还应配合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数模竞赛,ACM程序大赛等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到实验室从事相关实践活动,努力将实验室办成学生课余的学习和工作场所,真正起到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服务的作用。

4.4实习基地建设

①建设目标

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在科学研究、对外科技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在已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再建3-4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②建设措施

通过外调和协作,积极与软件开发方面的公司合作,共建校外本专业实习基地。

4.5教材与图书资料建设

积极开展教材、图书资料建设,在教材选用方面,尽可能采用优秀教材、新版教材和原版教材,对于专业特色课程编写专门教材;健全和完善教材评审和选用制度,严把教材质量关;充实具有本专业学科前沿水平的国内外图书资料,年均购置图书费用应不少于2万元。健全专业图书借阅制度,制定专人兼职管理专业图书资料。鼓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自编教材或参考材料。

5.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5.1建设目标

强化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专业特色意识,将此特色融入教学、科研和教师发展方向的各个方面。努力建设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等多个研究组形式的科研团队,在教研室内部全面推行科研团队组合,进一步扩展为相应的研究室、研究所,使教师科研工作居系部前列。努力在两年内有一门专业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带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争取将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为校级重点专业。

在软件工程学科的建设上要重视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嵌入式系统、数字媒体方向的建设,2015年力争取得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学科结构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建设龙头学科与支撑学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存互长的良性学科发展环境。

2014年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升格,力争以软件外包服务方向为主办成软件学院,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模式进行管理与运作。

逐步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争取到2015年达到稳定年招生规模100~200人。

5.2建设措施

(1)开展相应研究方向的学术研讨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2)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

(3)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瞄准国内外前沿课题,进行前期研究,为申报科研课题作准备。

(4)在建设好现在的3支学术梯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学研究的投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周期,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多地进行研究性教学、创新性教学、案例式教学。

(6)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上级和国内外企业的投资,进一步改善学生的专业实验及创新实验环境。

6.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6.1建设与改革原则

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要模块化、系列化;从课程内容的性质上,合理调整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结构比例;从课程学习要求上,合理设置考试考查课,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出选修课;从课程讲授方式上,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调整课程总学时基础上,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验课时,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权重;强化教研教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动,并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弹性学制,强化双语教学的研究并积极推广其研究成果。强化教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6.2建设目标

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课程,要采用国外的原版或影印版教材并采用双语教学手段。要采用优秀教材和系列化教材,对于专业特色课程编写专门教材;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争取全体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争取申报校级教研教改课题4~5项,申报省级教研项目1~2项。

6.3实施措施

(1)不断跟进国家教育部关于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范,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每2年审查、修改和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趋于合理并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

(2)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对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定期讨论,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根据软件技术发展和开发模式变革,推出的新型软件平台与工具规范,对专业课实行“每年微调、三年小变、五年更新”制度,跟进高新科技,加重应用型技术教学内容的分量。

(3)不断强化教师的课堂角色从主导型转换为引导型的的意图,引入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加强同一项目贯穿各相关课程的跨课程实践环节。定期讨论教学效果,建立以老带新、评先倡优、相互促进的机制,努力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达到优秀。

(4)进一步重视实践环节的实施,实施“两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两条主线:实验、实训。四个层次:基本技能、综合设计、企业应用、实践创新。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每2年重新修订,丰富和充实新的应用技术。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有计划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实践环节、双语教学等进行探讨;

(6)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学生中继续建立专业兴趣小组,配备专门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如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等,并争取获得较好成绩。

(7)重视和加强广泛联系协作单位,增加本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长期基地。

(8)根据专业特点和专业需要,创造条件组织编写具有特色的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自编教材,争取近年内出版1~2本专业教材。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软件工程专业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