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工作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教学大纲 -> 正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9-2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编号:

408016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总学时:

54

其中:理论学时

42

实验学时

12

先修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主要讲述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内部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常用接口电路的使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与外设的数据传输方式、存储器接口技术、中断技术、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及应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技术。为从事计算机相关系统的开发、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概述

(一)基本教学内容

1.1微机接口与接口技术

1.2接口功能

1.3接口的组成

1.4接口电路的结构形式

1.5 CPU与接口交换数据的方式

1.6分析与设计接口电路的基本方法

1.7接口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微机系统的概念;了解接口的功能与组成;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

编码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分析与设计接口电路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与设计接口电路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I/O端口地址译码技术

(一)基本教学内容

2.1 I/O端口及其编址方式

2.2 I/O端口地址分配

2.3 I/O端口地址译码

2.4 GAL器件及其在I/O地址译码中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I/O端口及其编址方式;了解I/O端口地址分类;掌握I/0端口译码

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教学重点:I/0地址译码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教学难点:采用GAL的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的设计

第三章定时计数技术

(一)基本教学内容

3.1基本概念

3.2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5/8254-2

3.3 8253-5/8254-2的应用举例

3.4实时钟电路MC146818及其应用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8253/8254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掌握8253控制字的含

义及设定方法;掌握8253的六种基本的工作方式;掌握8253初始化编

程;了解8253的应用及编程。

教学重点:8253的控制字设定;8253的初始化编程。

教学难点:8253的初始化编程;8253的应用设计。

第四章DMA技术

(一)基本教学内容

4.1 DMA传送的特点

4.2 DMA传送的过程

4.3 DMA传送的方式

4.4 DMA控制器

4.5 DMA系统

4.6 DMA传送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了解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信息;了解

DMA传送的特点,过程和方式;理解并掌握DMA系统和DMA传送的

应用;

教学重点:总线控制权的转移;DMA有效地址的生成

教学难点:DMA控制器的操作方式;DMA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第五章中断技术

(一)基本教学内容

5.1中断的基本概念

5.2 IBM-PC微机中断系统

5.3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

5.48259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了解最简单的中断情况;了解中断优先权的

基本概念及实现方法;理解并掌握8086的中断方式;了解中断控制器Intel

8259A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中断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中断优先权的基本概念及实现方法;可编程中断

控制器8259A的应用;

教学难点:中断向量及中断向量表;中断控制器Intel 8259A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六章存储器接口

(一)基本教学内容

6.1半导体存储器

6.2存储器接口技术

6.3主存储器接口

6.4高速缓冲存储器接口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几种存储器元件的存储原理和特性;掌握存储器地址译码方法;掌握存

储器与CPU之间的连接;了解高速缓存的地址映象技术

教学重点:存储器地址译码技术;高速缓存的地址映象技术

教学难点:高速缓存的地址映象技术;置换控制策略

第七章并行接口

(一)基本教学内容

7.1 并行接口的特点

7.2 并行接口电路结构形式

7.3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

7.4 8255A的0方式及其应用

7.5 8255A的1方式及其应用

7.6 8255A的2方式及其应用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8255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掌握8255控制字的含义及设定方法;掌握8253初始化编程;了解8253的应用及编程

教学重点:8255接口的工作方式;8255的控制字设定;8253的初始化编程。

教学难点:8255的初始化编程;8255的应用程序设计。

第八章串行通信接口

(一)基本教学内容

8.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8.2串行通信中的传输速率控制

8.3串行通信中数据格式

8.4串行通信中的接口标准

8.5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8.6基于8251A用户扩展串行通信接口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了解RS-232通信标准及特点;了解8251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掌握8251控制字的含义及设定方法;掌握8251初始化编程;了解8251的应用及编程。

教学重点: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8251的控制字设定;8251的初始化编程。

教学难点:8251的初始化编程;8251的应用程序设计。

第九章A/D与D/A转换器接口

(一)基本教学内容

9.1 模拟量接口

9.2 A/D转换器

9.3 A/D转换器与CPU接口的原理和方法

9.4 A/D转换器接口设计

9.5 D/A转换器

9.6 D/A转换器与CPU接口的原理与

9.7 D/A转换器接口电路设计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模拟量输入及输出通道;理解数/模与模/数转换的基本概念;掌握A/D与D/A转换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A/D与D/A转换器应用及编程。

教学重点:A/D与D/A转换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A/D与D/A转换器应用及编程。

教学难点:A/D与D/A转换器应用及编程。

三、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

实验学时

第1章

概述

2

第2章

I/O端口地址译码技术

4

第3章

定时计数技术

6

2

第4章

DMA技术

2

第5章

中断技术

4

2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2

第7章

并行接口

6

2

第8章

串行通信接口

6

2

第9章

A/D与D/A转换器接口

8

4

全书综合讲解

2

合计

42

12

四、本课程课外学习与修学指导

由于该课程涉及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内容复杂,难度较大,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要学好本课程,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多参阅相关书籍,多做练习,多上机实验,掌握接口芯片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五、本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的考核是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具体比例为:上课出勤、作业占20%,实验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其中期未考试总分100分,基础题占50%,中等难度题占40%,较难题占10%。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分析题、综合应用题等。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刘乐善.《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

[1]周明德.《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肖洪兵.《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大纲撰写人:刘庆

大纲审阅人:刘伟群

教学副主任:易叶青

编写日期: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