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工作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教学大纲 -> 正文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9-25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编号:

408006

420008

436006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

4.5

总学时:

82

其中: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18

先修课程:

普通物理、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电子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电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大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与电子技术的必要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路理论的发展概况,熟悉各种电路元件的特征,具备扎实的电路分析能力,达到教学计划中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清楚地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及计算方法、常用电子元件的特点、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特性、放大电路的应用、触发器、电子电路的组成及性能;了解电路的分析方法及一些常用芯片的使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补充内容 电路的一些基本知识(2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电路与电路模型;

(2)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3)基尔霍夫定律。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路与电路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电路元件;

(2)了解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

教学重点:

(1)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2)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难点:

(1)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章 常用的半导体器件(6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PN结;

(2)半导体二极管;

(3)特殊二极管;

(4)双极型三极管;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半导体的主要特性、本征半导体及杂质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2)了解PN结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特性;

(3)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分类、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4)了解几种特殊二极管的结构及特点;

(5)理解并掌握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分类、电流分配关系及电流放大作用、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教学重点:

(1)PN结的特性;

(2)半导体二极管;

(3)双极型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4)双极型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教学难点:

(1)PN结的形成;

(2)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3)三极管工作状态的判断。

第二章 基本单管放大电路(6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组成;

(2)掌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3)了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

(4)掌握分压式偏置电路的组成、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及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5)掌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与动态分析及特点。

教学重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

(2)分压式偏置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及静态与动态分析;

(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教学难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2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多级放大电路

(2)功率放大电路

(3)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及级间耦合方式;

(2)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4)了解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及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及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分析依据。

教学重点:

(1)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

(2)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3)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分析依据。

教学难点:

(1)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及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分析依据。

第四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4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反馈的基本概念;

(2)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

(3)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和一般表达式;

(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掌握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及判别;

(3)了解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和一般表达式;

(4)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反馈的概念及分类;

(2)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及判别;

(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反馈组态的判别;

(2)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第五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4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比例运算电路;

(2)减法运算电路;

(3)求和运算电路;

(4)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5)电压比较器。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掌握比例运算、减法运算、求和运算电路的组成及分析;

(2)掌握积分运算和微分运算电路的组成及分析;

(3)了解电压比较器的组成及原理。

教学重点:

(1)比例运算电路;

(2)求和运算电路;

(3)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教学难点:

(1)减法运算电路的分析;

(2)复合运算电路的分析;

(3)滞回比较器。

第六章 直流稳压电源(4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单相整流电路;

(2)滤波电路;

(3)直流稳压电路。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单相半波、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原理分析及主要参数的计算;

(3)掌握电容滤波电路的组成、原理分析及主要参数的计算;

(4)了解电感滤波电路及几种复式滤波电路的原理;

(5)掌握并联型稳压电路及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原理;

(6)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及其他应用。

教学重点:

(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2)电容滤波电路;

(3)串联型稳压电路。

教学难点:

(1)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原理;

(2)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的稳压原理。

第七章 逻辑代数与逻辑门电路(8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数字电路概述;

(2)逻辑代数基础;

(3)集成门电路概述。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数字信号及数字电路的概念、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2)了解数制及其转换、编码的含义;

(3)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及常用公式、逻辑代数的三大规则及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4)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5)了解集成门电路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

(1)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2)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教学难点:

(1)逻辑函数的图形化简法;

(2)集成门电路的原理。

第八章 组合逻辑电路(10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了解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及比较器)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加法器、译码器及数据选择器。

教学难点:

(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2)译码器与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第九章 集成触发器(6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基本RS触发器;

(2)同步触发器;

(3)无空翻触发器;

(4)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转换和特性参数。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结构、逻辑符号及功能特点;

(2)了解同步触发器的结构、逻辑符号及功能特点;

(3)掌握无空翻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及逻辑功能;

(4)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的表示方法;

(5)了解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及特性参数。

教学重点:

(1)无空翻触发器;

(2)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各种触发器波形图的分析。

第十章 时序逻辑电路(8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寄存器;

(3)计数器。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数码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及原理;

(3)了解计数器的分类及常见的几种集成计数器;

(4)掌握利用集成计数器构成N进制计数器。

教学重点:

(1)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计数器。

教学难点:

(1)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利用集成计数器构成N进制计数器。

第十一章 大规模集成电路(4课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

(1)数模转换器;

(2)模数转换器;

(3)半导体存储器。

(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2)了解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3)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及RAM与ROM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4)了解半导体存储器容量的扩展方法。

教学重点:

(1)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的基本原理;

(2)RAM与ROM的基本原理与容量的扩展。

教学难点:

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的基本原理。

三、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序号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计科

网工

软工

计科

网工

软工

1

电路的基本知识

2

2

2

2

常用的半导体器件

6

6

6

3

基本单管放大电路

6

6

6

3

3

3

4

多级放大电路

2

2

2

5

负反馈放大电路

4

4

4

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4

4

4

3

3

3

7

直流稳压电源

4

4

4

3

3

3

8

逻辑代数与逻辑门电路

8

8

8

3

3

3

9

组合逻辑电路

10

10

10

3

3

3

10

集成触发器

6

6

6

11

时序逻辑电路

8

8

8

3

3

3

12

大规模集成电路

4

4

4

合计

64

64

64

18

18

18

四、本课程课外学习与修学指导

课后作业的内容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紧密配合,题型包括基本概念题、分析应用题、综合题。

每周最少给学生辅导答疑一次。

五、本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是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的评定包括作业、课堂提问等,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其中期未考试总分100分,基础题占50%,中等难度题占40%,较难题占10%。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算法题、分析题、综合应用题等。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姜桥主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电子技术基础》丁德渝,徐静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大纲撰写人:龙海

大纲审阅人:刘伟群

教学副主任:易叶青

编写日期:2012.6